无人机考证热背后:掏空年轻人钱包,养肥了培训机构
文 | Tech星球 陈桥辉
文 | Tech星球 陈桥辉
从繁华都市的高楼大厦间穿梭进行影视航拍,到广袤农田上空助力农业植保,再到电力线路巡检保障能源输送,无人机早已从曾经的小众科技玩具,逐步渗透进各行各业。与此同时,无人机考证热潮也随之兴起。
Tech星球发现,就连作为老牌汽车驾考培训平台的“驾考宝典”,也推出了一款名为“驾考宝典无人机”的App,这无疑从侧面反映出无人机考证市场的火热程度。
而在社交平台上,关于无人机考证的话题讨论热度居高不下,“零基础如何快速考取无人机驾照”“考下无人机证,月入过万能实现吗” 等帖子屡见不鲜。不少人怀揣着对新兴行业的憧憬,以及对高薪职业的向往,开始考证。
但在这看似火爆的考证热潮背后,实则暗藏诸多不为人知的陷阱。
在抖音、小红书等平台上,有人反映满心欢喜考下证书,却发现就业之路并非想象中那般顺畅;还有人花费大量金钱与时间培训,最终换来的却是钱花了,就业还被拒。备受热捧的无人机考证,为何会批量制造 “失业飞手”?那些打着“轻松考证,高薪就业”旗号的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套路?
01 无人机考证爆火,一周收10万报名费
无人机考证火爆的背后,得益于低空经济的大爆发。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我国现存在业、存续状态的无人机相关企业约3.1万家。其中,2025年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530余家。
不仅如此,无人机考证市场的火爆,从行业的跨界动作中可见一斑。
在武汉的一个老牌驾校的招牌旁,赫然挂出了“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基地”的横幅。驾校负责人张教练告诉Tech星球,“现在考驾照的热度没以前高了,反倒是来问无人机考证的越来越多。我们去年申请了无人机培训执照,没想到报名人数比预期多了一倍。开业前一周,就收到了近10万的报名费。”
展开全文
“我们计划再投入两家无人机培训机构,将其纳入职业教育板块。市场需求摆在眼前,只要能批量输出持证飞手,就有盈利空间”,张教练说道。
社交平台上,考证机构的宣传攻势更是铺天盖地。在抖音上,某无人机培训机构的招生视频点赞量超10万,视频里讲师高呼:“考取无人机证书,就能解锁年薪20万的新赛道!农业植保、测绘建模,到处都是缺人的岗位!” 这样极具诱惑的话语,配合学员手持证书喜笑颜开的画面,让不少人心动不已。
来自河南的应届毕业生小李就是其中之一,他在私信里透露,“我学的是冷门专业,找工作四处碰壁,看到广告说无人机飞手薪资高,就咬牙交了8800元的考证费,想着能借此进入新兴行业。”
现实中的考证培训场景同样火热。在深圳的一家无人机培训学校的学员李恒告诉Tech星球,他们学员挤满了模拟飞行教室,30多台模拟器同时运转。李恒说道:“我是做婚庆摄影的,现在客户都要求用无人机拍大片,没证不敢飞,只能来这里恶补。我们的课程分为视距内驾驶员和超视距驾驶员,最贵的套餐包含考证、就业推荐,售价高达1.5万元,我学的就是最贵的那个套餐,希望物超所值。”
02 “割韭菜”陷阱:掏空年轻人钱包,养肥了机构
然而,在这场考证的狂欢中,不少已经考证的学员以及想要考证的学员尚未意识到,自己正踏入一个精心编织的“就业幻象”。
Tech星球在小红书中搜索“无人机”关键词,展示的内容均为避坑无人机考证的内容,这些帖子几乎全部谈到了自己考证过程中的一些被坑经历。
总结起来,不外乎三大陷阱:虚假就业承诺、课程货不对板,与证书含金量注水。
来自成都的飞手王浩告诉Tech星球,他花1.2万元报考的“包就业套餐”,最终只换来某农业公司3天的实习。然后,自己又投出30余份简历,仅收到3次面试邀约,且其中有一个岗位还要求“自带设备+3年以上项目经验”。为了不让花出去的1.2万元打水漂,接下来,他还将试试看能否找到合适的岗位。
不仅王浩,在一个无人机飞手交流群里,持证半年的陈宇无奈吐槽,“投了20多份简历,植保公司说要‘会修飞机、能扛药水桶’的全能型人才,影视公司直接问‘有没有5年以上航拍经验’,我一个刚考证的新人,连面试机会都拿不到。” 更残酷的是,他花1.2万元报考的“包就业”套餐,最终只换来一张无人对接的“企业名录”。
这类“考证即就业”的虚假承诺,正是行业割韭菜的惯用套路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部分培训机构与求职公司串通,在招生时虚构 “定向输送”“内部推荐” 等噱头,实则通过高价课程收割学费。甚至有些小机构根本没有正规资质,连培训场地都是租来的。
而课程货不对板也是一大问题。Tech星球联系了一家无人机驾考平台,对方推荐一个“月薪2万特训营”的套餐,宣称课程包含“影视级航拍运镜技巧”“婚姻摄影全流程实操”。
但Tech星球从一位学员处了解到,所谓“实操”仅是在室内用模拟器练习基础绕桩飞行,全程未接触真实影视拍摄场景。这位学员愤怒地表示,宣传页上写着“10天掌握30种运镜手法”,实际课程仅讲解了5种基础动作。部分机构为压缩成本,大幅削减实操课程时长,转而用大量理论课填充课时,导致学员“学完仍不会飞”。
而如此低的教学成本,却能收获高额学费,利润率相当可观。一位行业人表示,这种驾校一个月的收入可能就比同规模的正规驾校多上一倍,纯利润可达20多万。
Tech星球还发现,更隐蔽的陷阱藏在证书含金量里。目前市场上无人机证书分为CAAC(无人机界的“C1驾照”)、AOPA(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)、UTC(大疆慧飞培训中心)等多种类型。
其中CAAC含金量最高,然而部分机构故意混淆概念,却将行业认可度低的培训证书包装成“官方认证”,甚至说成是“万能证”。譬如,网上有一家无人机培训机构的中间商告诉Tech星球,他们有“万能证书”,什么都能飞。
一位被坑的飞手透露,“后来自己才知道,农业植保需要特定的农药喷洒资质,电力巡检要求超视距飞行等级,很多新人花冤枉钱考了‘通用证’,结果到岗位上才发现根本用不上。”
诸如此类的陷阱不在少数。
03 飞手生存真相:月入6000,贷款买设备
当前无人机行业正处于爆发期与磨合期交织的特殊阶段,成为“韭菜”在所难免。
而且,即使最终顺利拿下了证书,但会发现行业标榜“月薪过万”,却是实际薪资与付出不成正比,而且需承担高强度工作。
譬如,成都飞手陈璐分享了她的日常,为了完成一场露营火锅的航拍,她需要提前3天勘察场地、搭建临时起降点,拍摄时连续12小时蹲守机位,结束后还要负责素材剪辑,全程自费承担无人机保险(每年2000元)和设备损耗(单次任务平均损耗200元)。而甲方支付的报酬,不过400元/天,每月扣除成本后实际收入大概在6000多元。
在部分领域,一台入门级工业无人机售价约5-8万元,而植保无人机、测绘无人机等专业设备价格普遍在5万到20万元以上。许多飞手为了接单,甚至会贷款购买设备,每月面临着还款压力。
此外,证书仅仅是一块敲门砖,后续仍有许多挑战。一位农业科技公司HR告诉Tech星球:“我们需要的不是‘会飞的人’,而是能根据土壤湿度调整喷洒量、看懂病虫害光谱图的‘农业技术 + 飞手’复合型人才。” 而这类能力,绝非任何一本证书能覆盖。
“无人机行业对经验的要求远高于证书本身。企业招聘时普遍要求飞手具备3年以上实操经验,尤其是农业植保、电力巡检等专业领域。证书只是基础,还需围绕目标领域,构建复合技能矩阵。”一位飞手说到。
即便飞手们还可以避开竞争激烈的红海领域,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细分市场,如投身医疗无人机物流,负责紧急药品、血液等运输,仍需熟悉医疗运输规范与应急流程。在招聘平台,一家深圳某医疗无人机物流公司要求,持证且熟练掌握医疗运输全流程的飞手,月薪可达1.8万元,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但这依然需要丰富的行业经验。
无人机考证不是“躺赚门票”,对于飞手而言,还要看清楚证书背后,仍会面临与工作场景深度绑定的能力考验,否则终将沦为考证热潮中的“陪跑者”。
(文中出现的人名皆为化名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