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红老头”被刑拘:一起被谣言与流量裹挟的猎奇事件 | 新京报快评

Connor 区块链交易 2025-07-08 1 0

公众有吃瓜猎奇的权利和自由,但这份权利和自由,不该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。

“红老头”被刑拘:一起被谣言与流量裹挟的猎奇事件 | 新京报快评

▲南京“红老头事件”持续发酵。图/网络视频截图

文| 王言虎

从昨晚开始,南京“红老头事件”持续发酵。流传版本称,一名60岁大爷男扮女装与上千余名男子发生性关系,还涉嫌传播艾滋病。一时间,一场网络狂欢被引爆。

但随着通报的出街,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。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8日通报称,焦某某 (男,38岁,外省来宁人员)假扮女性,相约与多名男性发生性行为,并偷拍视频在互联网传播。网传南京60岁大叔男扮女装及与千余人发生亲密行为信息不实。7月6日,焦某某因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被江宁警方依法刑事拘留。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。

不是什么“60岁大爷”,也不是“与千余人发生性关系”,所谓传播艾滋病云云也无从考证,唯一被认定事实的,是焦某某男扮女装与多人发生性关系,但在狂热的吃瓜心态与灼热的猎奇目光注视下,此事迅速被谣言与流量裹挟,成为一场严重偏离事件真相的闹剧。

涉两性关系话题向来自带流量与“嗨点”。传播学者邹振东教授提出的弱传播理论指出,舆论传播本来就是避重就轻的,那些简单的、轻松的、娱乐的甚至低俗的信息,从来都比复杂和沉重的话题更容易传播和流行。南京“红老头”事件精准符合这个传播规则,脐下三寸的刺激内容,男扮女装的反差设定,轻易撩起了公众的八卦心理。当公众的注意力被牢牢吸附,谣言便也在各个角落里疯长,将事实冲击得支离破碎,难觅踪迹。

这起传播事件,也让人想起格拉德威尔在《引爆点》中所提到的“联系员”和“推销员”理论:要想创造一个风潮,传播链条上必须有“联系员”和“推销员”,才能完成传播的接力和扩散。

在“红老头”事件传播中,谣言的制造者与传播者,就是“联系员”和“推销员”。在这个链条上,谣言的传播路径不再是单向或者双向的,而是去中心、发散式、野火式的,若没有权威机构及时辟谣,谣言只会越传越广,越陷越深,最终演变成难以挽回的舆论灾害。

所以,在与网络猎奇糅为一体的传播格局中,涉谣传播很多时候已经走向一种无规律、无理性的状态,公众的情绪在哪里,谣言就从哪里产生,并在不断的互动中完成谣言的进一步建构。这构成了我们当下生活的大环境,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,一个真假难辨的信息世界。

要解决网络谣言大肆传播带来的影响,一方面要对造谣传谣者进行严厉的处罚,从源头上减少谣言。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平台责任的进一步压实。与这两个责任直接相关的是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》。

《规定》明确: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不得制作、复制、发布侵害他人名誉、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。同时要求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,不得传播这类信息,并且应当加强信息内容的管理,发现此类信息,应当依法立即采取处置措施。

猎奇与谣言往往是一体两面,“红老头”事件成了最新的例证。后真相时代,任何愚蠢、谣言与阴谋都能找到同伙。公众有吃瓜猎奇的权利和自由,但这份权利和自由,不该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。

评论